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 > 文艺鉴赏
《云观滁博》之盛唐的镜像(上)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沈韬
发布时间:2020-04-24 10:34:38
【字体:

今天这期《云观滁博》节目,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唐代的铜镜。我们滁州博物馆馆藏了两件唐代铜镜分别是龙纹花鸟镜、菱形鹦鹉麒麟镜,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唐代是我们铜镜铸造历史上继战国和两汉之后的又一个鼎盛时代,其铜镜的工艺、构图、造型集中体现了盛唐的宏大气魄和多元文化的融汇交流,是唐代铜镜中的精品,透过这些铜镜中我们可以去感受盛唐的气象。


(从左到右分别是龙纹花鸟镜和菱形鹦鹉麒麟镜)

龙纹花鸟镜直径 28.8 厘米,厚 0.8 厘米1986 年滁州地区文化局下拨。八出葵花形,内切圆形,圆钮,区内龙头向左,张口欲吞宝珠状,四朵云纹线条飘逸,边缘八瓣内有四组短尾鸟飞向折枝莲花。

菱形鹦鹉麒麟直径 19 厘米,厚 0.85 厘米。1988 年滁州市回收公司征集。八出菱形,内切圆形,圆钮,区内饰二组麒麟鹦鹉花草纹饰,一组鹦鹉双尾回首作飞翔状,麒麟翅尾作奔驰状,瑞草分别位于麒麟前后,一组鹦鹉双尾低头作攀枝状。麒麟双角翘尾张口作行走状。花草分别位于麒麟前后,边缘内有四组蝴蝶,瑞草缠枝连纹饰。

 

一、铜镜的发展历程

1、铜镜的起源

早在中国古代的著作《国语》中,曾描写到“鉴于水”,其中“鉴”是镜子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最早是用盆装满水来照影的。对于古人如何从利用器皿盛水鉴形到以铜镜为鉴,郭沫若这样认为:“古人以水为鉴,即以盆盛水而照容,这种水盆即为鉴,以铜为之则为鉴。普通人用陶器盛水,贵族用铜器盛水。铜器如打磨很洁净,即无水也可以鉴容。故进一步,即由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镜。铜镜背而有花纹,背心有钮乳,即是盛水器扁平化的遗痕,盛水铜器的花纹是表而的,扁平化后则变成背而了。钮乳是器足的根蒂。”由此可以明确,铜镜是由铜水盆扁平而来。

据考证,中国铜镜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1975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出土的素而铜镜,宣告了齐家文化铜镜的发源地,这是我国出土最早的铜镜。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铜镜)

1976年,青海贵南杂始齐家25号墓又出土了一而直径8.9厘米,以三角纹折转成七角星形图案的铜镜。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纹饰的铜镜。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有纹饰的铜镜)

而在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了几而早期的铜镜,把过去认为铜镜产生于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又推前了几百年,这是我们口前见到铜镜。可以说铜镜是伴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铜镜)

2、战国铜镜

战国时期,铜镜发展形成了第一个高峰。当时最为流行的是山字镜,从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以至六山镜,尤以四山镜最多见,流行于整个战国时期。与此同时,蟠虺纹、兽面纹等丰富纹样也都一泛出现在了铜镜背面,构图上也产生了单纯的纹镜和有主纹、地纹区别的多重纹饰构成。

 

(从左道右分别是战国四山镜和战国五山镜)

 

(战国菱格螭虺纹铜镜)

这一时期的铜镜镜体较轻灵和小巧,因为铸造材料中锡的含量很多这时期的铜锡合金比例,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说法是“金锡半,谓之鉴隧之剂”,也就是铜锡各占一半,铜镜不能做得太厚和太大,否则容易断裂。而为了弥补体积小的不足,镜面在当时就被做成是凸面的,因为占人早己掌握了凸面镜取像大于平面镜的原理了。铜镜镜钮多以单弦钮、三弦钮、四弦钮、半环钮以及镂空钮为主。此外,错金银、镶金嵌玉、透雕合铸技法的应用,都使得战国铜镜丰富多彩。

3、汉代铜镜

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统治者以节俭为尚,多数器物沿用战国,铜镜也不例外,样式也一概沿用。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库充盈,整个情形才为之一变。许多新兴的铜镜纹饰大量出现。星云纹镜、博局镜、草叶纹镜、铭文镜、吉语镜、车马画像镜、四神镜等,都是汉代以来才出现。其中博局镜的沿用时间最长。

 

(西汉星云纹铜镜)

镜背铸有“T 、L 、V ”等几何纹样,因此,国外学者都把这种镜称为"TLV”镜。对于这种“T”、L、V”几何纹样所传达的信息,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解释为是取象于占星盘,有的解释为取象于口暑,象征宇宙图式,有的解释为来源于六博方形盘。其实这几种解释并不矛盾,占代赌卜同源,六博戏的产生与占星术不无关联,而占星术木身又是建立在对星象等宇宙图式的理解基础之上。而汉代另外一种有代表性的铜镜就是神仙画像题材的铜镜。

 

(西汉四神十二时辰博局铜镜)

例如,东土公和西土母的神话故事镜(东王公是东方日神的人格化,而西王母则是西方月神的人格化)。战国末以来,方术思想就十分盛行。到了汉代,道教的影响就更为深远,神仙传说接踵而来,也自然体现在了铜镜纹饰的题材上了。汉代铜镜在统治阶级中广泛流传使用,却还未普及到普通大众。在铸造工艺上,两汉铜镜,己经开始使用了玄锡(水银)作为镜表面的反光材料,使镜面呈现出一种高亮白光,历经两千余年而不减。在造型上,镜钮则以圆钮为主,东汉以后圆钮愈益变大,且顶部呈扁平。

4、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铸造是继战国和汉代以后的又一次高峰,也是后世铜镜铸造所无法超越的。唐代铜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之前以圆形为主的形式,出现了菱花、葵花、方形、亚形镜;纹饰上推陈出新,还融入了很多异域人文色彩,布局灵活多样,题材丰富多彩。其中,瑞兽葡萄镜可以说是唐代铜镜里的代表。

 

(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

瑞兽葡萄镜,宋代称“海马葡萄鉴”,清代称“海兽葡萄鉴”,如今又有称为“狡貌葡萄镜”。狡貌是狮子的别称,从印度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唐代佛教盛行,狮子是寺院守护神,又是文殊菩萨坐骑,因此,狮子具有勇敢与智慧的象征。而在唐代之前,葡萄图案己经在丝织品上出现过,但是出现在铜镜上却是始自唐代,与狡貌结合出现更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尝试。

而唐代的花鸟菱花镜、人物故事镜、双凤衔绥镜等,也都各自反映着盛唐的气派,更突出了政治文化大包容,海纳百川的政治气象。与之前的朝代相比,唐代铜镜更为厚实,银白光泽强,有些镜表呈黑亮色,镜钮比汉魏晋以来的体积缩小,除了延续圆钮之外,瑞兽镜上多出现兽头钮和伏兽钮,及蟾蛛钮。

 

(唐代双凤衔绶铜镜)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