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 > 人文历史
全椒县历史名人
来源:全椒县文物管理所作者:李政新
发布时间:2014-03-25 00:00:00
【字体:

1张洎(934——997),字师黯、偕仁,全椒草庵沿河村人(今名)。他行止洒脱,文采清丽,博览佛道书籍。张洎中南唐进士后官礼部员外郎、知制诰,起草诏书,参予机密,深得后主李煜的信任。后担任中书舍人,拜清辉殿大学士。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太祖赵匡胤灭南唐,张洎跟随李煜作阶下囚。金陵被围时,张洎曾劝李煜拒降,并起草蜡书调遣救兵,被捕后宋太祖责问张洎,并取出缴获的蜡书对证。张洎毫不惧怕,从容地回答:各为其主,今能一死,尽为臣之份了。因此受赵匡胤的器重,授官太子中允,入舍人院。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张洎先后出知相、贝两州(相州,今河北邢台、河南林县一带;贝州,今河北与山东交界数县),数年后回京任礼部郎中。淳化年间,张洎出任太仆少卿,太宗召见他说:以往,太仆少卿乃是闲职,今我赋其为要职,你即是改制后的首任。今后,凡是章奏必经你手后再呈递给朕。不久,又被拜为谏议大夫、大理寺判兼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翰林院学士,一时深得信任,太宗赵匡义曾赐诗称赞他为江东人士之冠。端拱初年契丹入侵,张洎上表建议练兵聚谷,分屯军队于边塞。至道二年(公元996),赵匡义任命张洎为参知政事(相当副宰相),与寇准同列中枢,因政事为寇准主持,遂专修政纪、编纂史籍。次年赐誉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侯。张洎因身为二臣,议事常常迎合太宗意旨,后被太宗察觉,降刑部侍郎,十余日后病逝于京(今开封市),死后追赠刑部尚书。

  

2明遣兵部尚书:乐韶凤 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住。洪武三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制定教练军士法。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洪武八年,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用中原雅韵正之,取名《洪武正韵》。洪武十三年辞官回全椒,不久病逝。  

3、鲁文质,明、清旧县志上均有记载,他是元朝末年跟随我县乐韶凤等人,渡采石,投奔朱元璋的。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朱元璋任命鲁文质为侍医。明·泰昌《全椒县志》载:“文质为侍医,每药饵所及,立验,以功授太医院判。”

4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另三位为莲池大师、紫柏大师与蕅益大师),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全椒三汊河蔡村人。12岁剃发于金陵古长干寺为僧,19岁到栖霞山受禅法,听《华严玄谈》,后又从法会受净土念佛法门。此后,遍游名山大川。万历元年(公元1573),云游五台山,因爱憨山的奇秀,遂以为号。万历十一年住东海牢山(今青岛崂山)。万历十四年神宗朱钧翊敕将《大藏经》十五部颁天下名山,太后送牢山一部,并建海印寺,请憨山主持。尔后,神宗屡诏不应。万历二十三年以私修庙宇罪充军广东雷州,五年始归。在广东期间,曾住持曹溪宝林寺(广东曲江县东南50),宣讲禅宗;此间,言利害于采珠开矿使,珠罢采,粤人颂其德。晚年住庐山禅林讲解佛法,天启三年(公元1623)一日浴罢,焚香危坐而逝。
  憨山佛学思想主张教三道一,即宗教为儒、释、道三家,但道理是一个——内圣外王之道。其平生融汇儒、释、道三教,著述极富,主要有:《憨山集》、《双径录》、《性相通说》、《楞严笔记》、《法华经通义》、《大乘起信论直解》、《唯识论解》、《圆觉经直解》、《道德经注》、《观老庄影响论》、《庄子内七篇注》、《中庸直指》、《大学决疑》、《春秋左氏心法》等。憨山对书法也有极深造诣,陶家仪《书史会要》称赞大师书法真行草,抗战前商务印书馆曾用珂罗版影印其墨迹。

 

5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约1830—1866)太平天国将领。安徽全椒人。初为石达开部将领。1857年随石出走,1860年至广西。后与吉庆元、朱衣点等脱离石达开,率部折回江西,与李秀成部会合。1861年,随李秀成攻克杭州失守后,弃余杭,入江西,屯驻洋乡。次年春,辗转入广东,破清军于镇平(今焦岭),同年7月,因争权,杀害侍王李世贤部将李元茂;继怕问罪,又暗杀李世贤。12月攻取嘉应州(今梅县)。18661月,被左宗棠重兵围困。在战斗中负重伤;2月,不治而亡。  

6吴国对(1616—1680),字玉随,号默岩,《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顺治八年(公元1651)拔贡,十一年顺天府举人,十五年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
  吴国对及第后,深得顺治皇帝的赏识,授翰林院编修。吴敬梓在《移家赋》中得意地描述顺治对曾祖父的恩宠:三殿胪传,九重温语,宫烛宵分,花砖月舞。顺治皇帝曾经亲自赐给玉局之书,吴国对深感荣光,即辟遗园于全椒城外襄河湾,建赐书楼。康熙五年(公元1666)吴国对出任福建主考,次年升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读,并提督顺天等处学政。在顺天时,曾颁布仕子守则三条:敦孝悌,崇实学,正心术。” 
  吴国对擅长书法,其书兼右军(王羲之)松雪(赵孟頫)所长,碑版为时人争相摹拓。他知识广博,工诗赋,言论风采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与一代诗宗王士祯同科进士,过从甚密。王士祯曾在怀吴编修国对七绝一诗中叙述了他们的友谊:平山堂(扬州)边修禊日,鸣 洞畔把杯时,南谯(全椒)病客嵌崎甚,为我挥毫醉不辞”(《岁暮怀友人》三十二首之十八)
  吴国对生前很关心全椒的公益事业,曾参与了康熙《全椒县志》的组织、编纂工作。吴国对于康熙十九年去世,留下的著作有《赐书楼集》24卷、《诗乘》数十卷。

7一代文学巨匠:吴敬梓 (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号秦淮寓家,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居南京。出身名门贵族,其父去世后,家道衰落。乾隆初,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试,他以病谢辞。晚年生活贫困,仅靠卖文和友人周济为生。性情豪爽,广交文人学士,被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吴敬梓能文善诗,尤以小说著称。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为中心,展开社会批判,以讽刺的笔法刻画了上至进士、翰林,下至市井无赖的生动形象。在结构方法上,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因而鲁迅说它"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后世称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奠基之作。诗文有《文木山房集》。 

8吴烺(1719?),字荀叔,吴敬梓的长子。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乾隆南巡,迎銮诏试赐举人,宫中书舍人、宁武府同知。吴烺曾随刘湘奎学习天文算学,与江苏吴县精于天文的褚寅亮是好友。平生著述甚多,除诗文《杉亭集》外,还有科技著作《周髀算经图注》(乾隆三十三年刊印,用西洋方法补证古算经,颇有实用价值)、《勾股算法》以及《五音反切图说》等。
  吴烺与父亲吴敬梓的感情很深,他少年时家道已经贫困,不得不出门自力于衣食。吴敬梓曾在《病中忆儿烺》一诗中写过父子离别的思念:有如别良友,独念少寒衣。乾隆二十年,吴敬梓逝世后的第二年,吴烺托王又曾校阅父亲的《文木山房诗文集》,王又曾作了序文,吴敬梓的轶文轶事才得以传世。
  吴烺的《杉亭集》曾由清代古文家姚鼐作序。吴烺另有一部分诗词《春华小草》、《靓妆词钞》附录在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后(仪征方山尊刊印)

9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号澍生,因祖居桑根山,晚年又号桑根老人。薛时雨幼时精读诗文,博览群书,治学不宗门户。咸丰三年(公元1853)登进士第,授浙江嘉兴知县。上任后遇大旱,百姓无粮纳税,薛时雨下令停征,上司催粮令屡下,他置若罔闻,被撤职罢官。因之,浙江人人都说;清官者,首推薛嘉兴。
  太平军攻下浙江后,薛时雨担任李鸿章的幕僚,遇湘、淮两支地主武装勾心斗角,薛时雨为了封建王朝的利益竭力从中调停。驻守嘉兴的太平军将领准备叛变投清,正迟疑不决,薛时雨只身诱降,使太平军受到了很大损失。因对清廷有功,经左宗棠奏请,补授杭州知府掌浙江粮储道,并赏赐顶戴花翎。上任初,杭州刚从义军手中夺回,大战刚过百业凋敝,薛时雨采取招集流亡,鼓励百姓复业的政策,经济有所恢复。他还建立东城讲学所,招文士授课于西湖。浙省布政、按察二使外出,薛时雨代行两司公务,因之同僚嫉妒暗中诋毁,被调任乡试主考,不赴。
  去官后,在杭州崇文书院讲学三年,接着又主讲于江宁尊经书院。有人议论他滥收弟子,他说:培育人才不等于使用人才,用才宜严,育才宜宽。由于他在兴办教育方面做出了成绩,浙江人和江宁人分别在杭州西湖和南京清凉山为他建造住舍,皆名薛庐;此外,嘉兴的烟雨楼、滁州的醉翁亭都曾收有他的画像。薛时雨主讲金陵时,经常往来于滁州琅琊古道,因仰慕欧阳修的学识人品,捐资重修醉翁亭,修建了亭馆四周的花墙,以及酿泉上的小桥,人称薛老桥
  薛时雨亡故于南京,遗著有《藤香馆诗删存》、《西湖橹唱》、《江欸欺乃词》及《札记》。

10金兆燕,字钟越,号棕亭,全椒城人。小时聪明过人,人称神童。青年时,壮游黄山等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所作诗词奇崛雄伟,名震淮扬。乾隆初年,金兆燕由举人出任扬州府学教授,提倡风雅,嘉勉后进,悉心培养人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非常爱慕金兆燕的文才气度,请入官署,作文谈经,卢见曾的许多词章大都出于金兆燕之手。金兆燕不但善作诗赋词章,同时还工曲律,曾经作旗亭画壁诗,卢见曾非常珍爱,付梓刊印,传播于世。行家评论他的诗文:磅礴如潮州(韩愈),信屈如柳州(柳宗元),其绵渺常随陆(机、云)(眺、灵运);而取材于骚经尤多,散文皆有法度。”   金兆燕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思想活跃,开朗好动,喜欢交结,喜欢谈笑,时人都戏称其为喜鹊。有人讥讽他的好客是俗商气,他一笑置之。他待人以诚,做官后,投靠他的亲戚有十多家。金兆燕20几岁起就仰慕吴敬梓的人品学识而追随吴敬梓,后来与吴敬梓成了忘年交。金兆燕和吴敬梓是几代的老亲,金兆燕的父亲和吴敬梓既是表兄弟又是连襟,吴敬梓在生前曾得到他许多帮助,特别是晚年。吴敬梓逝世后,他非常悲伤,作诗哀唁:燕也骨肉亲,能不摧肝脾!并且,首先刊刻了《儒林外史》(刻本已散佚)。他的《棕亭词钞》存有不少的吴敬梓生平史料,为后人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提供了方更。金兆燕在扬州时,还与中国画坛上的杰出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过一段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吟风啸月、笔走龙蛇,可见金兆燕的才能和爱好是极其广泛的。
  金兆燕的仕途道路并不平坦,虽然早就才名誉满江淮,可直至50多岁才考中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后升任监丞。金兆燕还做了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分校《四库全书》,为古代书籍的整理和编纂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金兆燕的著作除以上说的《棕亭词钞》外,还著有《国子先生全集》,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和吴锡麟曾为他的《赠云轩诗钞》作过序文,该书刊行于世。

11吴鼒(1755—1821),字山尊、及之,号抑庵、达园、南禺山樵,全椒城人,清代著名骈文家。七岁时即能诗文,年12为诸生冠首,23岁获选拔贡入国子监,游镇江焦山作听潮歌,丹徒人王文治惊服其才,与他结为忘年交。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应廷试朝考受业于大兴人朱筠门下。一次游玩扬州,巧遇扬州知州伊秉绶主盟扬州诗坛,会集文士在平山堂饮酒赋诗,吴鼒不清自入,索纸笔,顷刻间成诗数十韵。坐中客大为倾倒,清吴鼒入席高会。他32岁时中乡试副榜,再拜体仁阁大学士朱珪为师,悉心钻研学业五、六年,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七年后,考中嘉庆四年(公元1799)进士,选为庶吉士。嘉庆帝曾向朱珪问及新科进士,朱首先荐举吴鼒。朱珪曾经告诉别人说:我亲手取的进士中,经学得鲍桂星,词章得吴鼒。
  嘉庆二十一年,吴鼒出任广西乡试主考,物色了一批人才,受到嘉庆皇帝的器重,委派他编修《八旗诗》,纂修《高宗实录》,皆为当时佳本。一日,嘉庆帝于偏殿召集文臣撰写褒忠祠碑文,吴鼒站在殿下片刻立就,嘉庆大喜,提升他为侍读学士。为官十载,经他手所撰写的文告,无不超越时人,就是体仁阁大学士朱珪奉命撰写的文字,亦多半出自吴鼒之手。
  吴鼒不仅诗文好,而且知识广博,他遍览经籍,对佛学也有钻研,平生无遗学。他治学崇尚实际而鄙薄考据,擅长骈文。诗有盛唐法度:宏深如张说,峭幽如杜牧,初仿晚唐,终归韩愈。特别五言长古浩翰无涯,气魄最大,每作必有新意,不落陈俗。吴鼒还工书善画,书法有唐代虞世南、褚遂良的俊逸之气,画具黄山谷的神韵。休官后,他寓居扬州西园,主讲紫阳梅花书院,能成为他的学生,在当时是仕子的一大幸事。闲暇时,吴鼒好收藏、揣摩宋元古籍珍本,并亲自校勘影印。所藏的珍本有《韩非子》、《晏子春秋》、《玉海》、《文苑英华》诸种。他还与志同者搜辑《全上古八代文》,校定《全唐文》,又辑录齐焘、洪亮吉、吴锡麟以及刘星炜、袁枚、孙星衍、孔广森、曾燠八人的文章为《清代八家四六文》刊刻行世。然而,吴鼒对自己的著作要求极其苛刻,生平常说;字不可上石,文不可上木。自己的著作从不拿出来刊印。门人刘逢禄、费廷瑛觉得湮没可惜,录编了他的诗文20余卷。
  晚年,退居全椒襄河边,筑达园养息其间。道光元年(公元1821)吴鼒病逝,去世后,有《夕葵书屋诗文集》版梓,可惜咸丰年间为兵火所毁。后来,薛春黎重新整理吴鼒的旧稿,鲍康刊定《抑庵遗诗》,薛时雨与梁肇煌共同收集编订《吴学士文集》(文四卷、诗五卷,光绪八年即1882年由江宁藩署开雕),这样,吴鼒的诗文总算没有全部散佚。

12吴璪,字璞生,全椒人,清道光年间拔贡。他年青时苦读兵书,精通书法,朝考后被选任湖北光化县知县。到任后,积案数十件,一月间全部审理清楚。吴璪屡任外员,经常调动,不论在巴东(今湖北西部)、江夏(今湖北东部),还是在广济,每到一地,他都要兴修水利,治理水患。
  一年,广济遇大旱,调吴璪至广济,发放巨款维修护城河,并架设桥梁,赈济饥民。广济州原设抚恤、堤工两局,局员贪赃枉法侵吞救灾、水利款金。吴璪惩的惩、罚的罚,然后,征集河工修复广济渠大堤。大堤合拢时突遇狂风暴雨,堤坝危险,吴璪急令民工用芦柴和泥堵塞决口,但风浪太大,投去的芦泥全被激流卷走。危急之际,吴璪奋身跳入决口,手下官员哭喊救命,众河工为之感奋,遂一起跳入决口塞流,大堤终于筑成。
  吴璪生卒年无考。清军镇压苗民李元霸起义时,他昼夜随军,旧病突发,吐血而亡。

13清军游击将军:石文进 字益斋,十七岁加入清军,曾参加镇压过回民起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庭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石文进随左宗棠一举攻克沙俄军队盘踞的玛哪斯南城,因战功卓著,被赐予济勇巴图鲁称号,升任游击将军。 

 石文进善于用兵,常激励士卒,要他们平时谐练军法,战时抱持忠愤,有此,战无不克。后年老回乡,光绪二十四年,曾在县中练勇备战,以图抗击外国侵略者,后病卒。  

 

14国民军中将军长:陈金城 (1901—1983)安徽全椒人,号精诚。中央军校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历任第1师见习排长、参谋、排长、第2师参谋、团附、第31军政治部科长、第1军独立团团附、第26师营长、第93师团附、独立第15旅参谋主任、第46师副师长、第109师师长、第36军副军长、第9军军长、第29军军长、第4方面军高参、第96军军长、整编第45师师长、整编第96军军长兼45师师长。 

 1948年4月27日在山东潍坊被俘。1960年11月特赦释放后任南京国营木器厂工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83年1月6日病逝南京

15全中创始人之一:邱景章 字端甫(1872-1920),号苏斋生,世局全椒城内金家巷。18岁中江南乡试二名举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及第,历任湖南嘉禾、宁乡、清泉等县知县,后实授邵阳知县、宝庆知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出任全椒县首届参议会议长和全椒中学校长。 

     邱景章一生热心公益事业,设团防、发灾赈、兴学育才,曾参与光绪《全椒县志》的重修工作。著作有《蹯窟诗文稿》、《蹯窟诗话》、《桑梓述记》及《从政随笔》等。  

16杨尘因(?—1961),号雪门、烟生,全椒城仙鹤街人,生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前后,前清举人杨攀龙之子,小说《新华春梦记》的作者。
  杨尘因自幼聪慧,年14进学,时值孙中山先生倡导旧民主主义革命,遂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并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受《申报》报馆经理史量才之聘,担任该报副刊编辑,因而结识了在沪做寓公的原北洋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唐向杨尘因提供了有关袁世凯称帝活动的电文及新华宫内的一些内幕,杨便用章回体小说写成了《新华春梦记》,民国五年(公元1916)春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当时正值南北对峙,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为了避免袁氏丑闻外泄,遂派人到上海向各书店收购此书,并出5000块银元托人向杨尘因收买版权,杨尘因乃迁居租界,避而不见。由于该书被袁氏大量收买,因之社会上只有少量流行。《新华春梦记》为灰蓝色封面,书名下方署有杨尘因著,张冥飞校评字样。《新华春梦记》是一部描写袁世凯复辟帝制始末的历史小说,多以史实为据,以辛辣、诙谐的手法揭露了袁世凯强奸民意、卖国求荣的行径,以及筹安会的丑行。作家还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蔡锷讨袁之义举,以及蔡的爱情生活(1985310日,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对该书进行再版,改名《新华春梦》,作适当删节、改动,删节本为64.9万字)。由于《新华春梦记》揭露了袁世凯在新华宫内的丑恶生活,因之影响很大。吴稚晖在叙言中说:杨子的《新华春梦记》史实甚详,可惜以稗史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到过该书,蔡东藩著述的《民国演义》引用了《新华春梦记》的大量史料。
  民国二十六年813日,日军进攻上海,杨尘因回全椒避难。12月,任县临时参议会秘书。民国二十八年,应聘任教于省立三临中、霍丘师范。抗战胜利后任嘉山中学教师,均教授国文。建国初,杨尘因应旧友周信芳、欧阳予倩之邀,出任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剧。该院撤销后,改任上海戏曲学校顾问,在编研处从事资料整理工作。由于他阅历广泛,知识渊博,校内同行都把他当成活字典,有不懂的问题就请教他。这一时期,他参加了上海作家协会,并与苏雪安、伍月华等人合写过剧本。
  杨尘因生前与梅兰芳、周信芳、苏曼殊、柳亚子、欧阳予倩等文学、艺术大师友善。他能编能唱,善评京剧,据说曾为梅兰芳、欧阳予倩等人编写过剧本。杨尘因与苏曼殊的交往很深,当时,苏曼殊和杨尘因在上海颇有名气,人称苏为文豪,杨为铁嘴,可见杨尘因是能言善辩的。
  杨尘因生得魁梧,他懂武术、善气功,曾著有《江湖廿四侠》在申报副刊上连载。杨尘因因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性格上又受吴敬梓的影响很大,因之狂放不羁、不修边幅、挥金如土,家无隔夜粮也从不知愁。他嗜烟如命,除睡眠外从不离口。他抽烟不分优劣,有时将香烟拧成烟丝,放在火盆上烧闻,谓之过瘾,因之自号烟生。他还常穿西装忘了打领带,穿袜子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但他对学生和蔼可亲,常与学生论今谈古,讲京剧,说奇侠故事,因之,学生们都愿意接近他。
  杨尘因于1961年病逝于上海,《羊城晚报·花地》专栏曾载有纪念他的文章。

 

17阮明(1889—1944),字哲符,全椒赤镇乡大阮村人。民国七年(公元1918)毕业于全椒县立中学校,入南京两江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前身)学习,后东渡日本毕业于明治大学法科,回国后任全椒县劝学所所长,曾参加民国九年《全椒县志》的编修工作。
  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阮明追随李济深任机要秘书、北伐军留守处少将参议等职。李济深被蒋介石软禁汤山后,阮明仍推荐全椒学人吴承志担任李的家庭教师。民国十八年经李济深介绍,阮明出任浙江海盐县县长,为官清正,次年离任,群众临街送别。民国二十二年11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建成立,李济深任主席,公开反蒋,阮明改名椒青,参与政务。
  七七事变后,阮明到处奔走宣传抗日,民国二十八年在桂林曾手书一词勉励女青年,其中两句为:李秀御夷晋标史册,值斯抗倭当法前烈。民国三十二年春末,阮明由大后力只身回皖,至蚌埠陈说大义,劝伪省长高冠吾叛离汪伪政权,并作诗一首劝进:眼前景物成虚幻,梦里河山似有无;不断伤心悲乱世,何甘俯首对狂奴?”离蚌后又返里进行策反活动,被日伪特务获悉。民国三十三年春节后数日某夜,汪伪全椒县第四区区长王德安派士兵刘绍洲等人潜入大阮村,将阮明绑架杀害于距村二里许的圩埂边。牺牲后,县内各界爱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吊唁。
  建国后,凶手王德安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罪恶条中即有杀害爱国民主人士阮明一款。1983年,阮明在美国和国内的女儿奉九旬老母之命回乡扫墓,中共全椒县委统战部会同赤镇乡人民政府协助建墓立碑于殉难处。 

18陈金城(1902—1983),又名陈精诚、陈金黻,全椒县界首街人。陈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2月考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为该校第二期学员,于第二年8月毕业。民国十八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旅五团一营营长。民国二十年,任开封行营讨逆军第二军团独立第三十三旅六九九团上校团长。民国二十八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第十六期第四总队少将总队长,后提升为胡宗南部师长。民国三十三年日军发动湘桂战争,南进广西,侵贵州危及陪都重庆。陈金城师被空运贵州防堵,与日军激战于独山。日军退出贵州后,陈晋升为军长。10月,陈为陆军大学将官甲级班第一期学员。三十六年,陈为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二期学员。民国三十七年,陈在国民党第二绥靖区服务,先任整编四十五师师长,后任九十六军中将军长。守山东昌潍时,曾说:城在陈在,城破陈死。民国三十八年327日,九十六军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击溃,陈被俘。1959年,中央颁布特赦令,陈金城获释,任江苏文史馆馆员,住南京,提供大量文史资料。19831月病逝。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