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 > 人文历史
云观滁博之葵花宝相花纹铜镜(二)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2-23 15:47:36
【字体:

二、何为“宝相花”?

宝相花又称为“宝仙花”、“宝花花”,盛行于隋唐时期。它不是自然界存在的花朵,而是“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进行艺术处理,变成一种装饰化的花朵纹样”。

“宝相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中有对宝相花纹样最早的描述:“一曰海石榴华;二曰宝相华或于华文之间……。”华通花,宝相华即宝相花。


《营造法式》五彩杂花宝相花

沈从文为唐代的宝相花纹样做过这样的定义:“在金银细器上,常见一些珠宝镶嵌的花朵,在中心花蕊、花蕊和花瓣交接的地方嵌以珍珠和宝石。在图案纹样上则利用佛教艺术的褪晕设色方法,以放射对称的构图,把盛开、半开、含苞的花与花叶等组成富丽堂皇的团花。现在人们一般都称之为‘宝相花’。”可以发现的是唐代的这种宝相花纹样是后人为其起的名称,特指约定俗成的一种纹样。与莲花地位相同,是佛教活动中产生的装饰纹样,可见其为根据形象结构涵义,以义取名的。


唐代宝相花纹样形态

关于“宝相”一词的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宝相”一词最早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佛像的形容,用以象征其金光万丈、恢弘、庄严的形象。南朝《头陀寺碑文》云:“金资宝相,永藉闲安,息了心火,终焉游集。”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大佛寺联》记载“开山成宝相,十分圆满,想见丈六金身。”这些词句都证明“宝相”为象征佛像的说法。这也与唐代宝相花纹样大量出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中,并替代莲花佛教装饰纹样作为藻井图案的装饰意义不谋而合。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盛唐320窟

此外,宝相一词后来还用于形容帝王外貌。如北齐邢邵《文襄皇帝金像铭》的诗句“丹青并饰,金玉同镌。神仪内玺,宝相外宣。圆光照耀,映彼无边”,颇能证明“宝相”一词有形容富贵、庄严、辉煌之意义。

三、宝相花纹样的形成发展

《中国丝绸通史》中对宝相花纹样有这样的概述“宝相花是唐代对团窠花卉图案的一种称呼……事实上,宝相花是一种综合了各种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图案,叶中有花,花中有叶,虚实结合,真假难辨,花蕾相间,正侧相叠。在其造型中,既有来自地中海一代的忍冬和卷草,还有中亚盛栽的葡萄和石榴……这是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花朵。”任何一种纹样形式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特定文化背景发展下蕴育而生的产物,宝相花纹样的形成发展也是如此。

宝相花纹样属于植物纹样与本土纹样的结合产生的装饰性植物纹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轫,在隋唐时期进行交融和创新,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乱,政权更迭频繁,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为佛教的传入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而来的外来纹样的传入,也为我国的本土装饰纹样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装饰纹样的风格为之一变,从威严质朴占主体地位的神兽题材转向了浪漫多姿、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植物装饰题材,宝相花纹样由此而生。


宝相花砖(唐)(滁州市博物馆馆藏)

隋代对于前代文化艺术的整理、传承、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代国家实力雄厚,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些都为中国这一时期能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隋唐是宝相花纹样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宝相花纹样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顺应了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纹样史》中提到“宝相花纹在唐以后历代均有应用,大体已经成固定格式。不论牡丹,宝相,莲花,石榴,只以花心不同作区别。如宋明的缠枝花,花蕊为莲籽的为缠枝莲,花蕊呈石榴形的为海石榴,花瓣则千篇一律。”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