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 > 人文历史
云观滁博之聊聊汉代人出行的那些事儿(二)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7-26 16:52:05
【字体:

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汉代交通出行的基本情况。今天这一期,和大家聊聊汉代人出门之前的三项仪式。汉代人的出行条件虽然远远比不上我们,但是出门前的讲究却很多,需要进行占卜、祖道祭神、饯行三项仪式。

占 卜

“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周易》

占卜吉凶的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在2005年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占卜用具,距今约4500年。(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龟·含山博物馆馆藏复制品

汉代人出行一般都是长途旅行,途中可能遇到天灾人祸。因此,汉代人会在出行之前进行占卜,预测吉凶祸福。特别是以天人感应观念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之后,衍生而来的谶纬、符命、占卜思想也迅速流行起来。

有需求就有市场,嗅觉敏锐的江湖术士把民间的禁忌和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等学说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套复杂的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出行。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各位可以翻一翻老式台历,上面是不是写着每天的宜忌事项,家里结婚、搬家、动土、建房,是不是都得选个黄道吉日?

汉代人普遍认为日子有吉凶,做事情必须要选择一个吉日,否则会带来厄运。没有特殊的情况下,要避免在凶日出行,例如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可出门。“十三”与“失散”谐音不吉利,因此“逢十三不可出远门”。各地区的忌讳日子有所不同。在山东有些地区,出行的吉日是三、六、九,忌双日出门。但是在河南地区却流行“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意思就是逢“七”的日子不可出门,宁可延期;逢“八”的日子不能回家,宁愿在外多呆一两天。

祖 道 祭 神

“共工之子曰脩,好远游,足迹所至,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风俗通义》

除了占卜,汉代人出行之前还要祖道祭神。在汉代人的观念里,道路安全是由神掌管的,他们管这个神叫路神或道神。因此,出行前必须诚心祭祀,求得神的护佑,这种仪式就被叫做“祖道”。

这个神是谁呢?关于祖神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共工之子。汉代应劭(s h à o)《风俗通义·祀典》记载:“共工之子曰脩(x iū),喜好远游,足迹所至,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二是黄帝之子。汉代崔寔(s hí)《四民月令》记载为:“祖,道神。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三是黄帝之妻嫘(léi)祖。唐代王瓘(g u à n)著《轩辕本纪》云:“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

祭祀路神或道神的习俗在汉代之前就有了,不过汉代以前的祖道仪式比较简单,到了汉代仪式变得复杂起来了。先要用土搭建一座简易的祭坛,在祭坛上边覆盖上菩刍(c h ú)棘(j í)柏一类的植物或者狗、羊等牺牲品,祭祀完毕之后让人驾车碾过这些植物或者牲畜,就算完成了祖道仪式。

历史上最著名的祖道仪式发生在战国末期。“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在赶赴秦国刺杀嬴政之前,燕太子丹率领侍从和燕国百姓,在易水旁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祖道仪式。

易水送别

饯 行

“饯,送去也,为远行之人送别。”——《说文解字》

祖道仪式完毕后,汉代人会摆宴席,为远行之人送别。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饯行是这样解释的:“饯,送去也,为远行之人送别。”

早期的饯行仪式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俗性的娱乐功能渐渐加强。送别时的庄重遂变成热闹的游宴,饯行也就演变成大型社交活动,这和今天已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喝酒聊天、联络感情。

东汉宴饮画像砖拓片·四川博物院藏

东汉末期著名经学家郑玄受袁绍征召,在赴任之前,亲朋好友300多人前来相送,“饯之城东”。据说郑玄喝了300多杯,“皆离席奉觞,自旦及暮”,从日出喝到日落,方才成行。

汉代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与落后的交通条件注定了出行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通过汉代人复杂多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出行风俗,我们能看到他们内心深处对于出行不确定性的担心,以及希望旅途平安顺利的美好愿望。千年已逝,这些出行风俗流传至今,它们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刻进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