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 > 人文历史
云观滁博之涌金桥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10-13 11:08:30
【字体:

涌金桥,初名奎光桥,现在俗称新桥,位于全椒县第三中学东南侧国光楼旁,自西北向东南横跨襄河,为三孔石拱桥。明崇祯时期(1628-1644年)邑人金光辰、县令孔尚则募建。后圮。清道光末年,邑绅程小圃、江佩蘅、印芾村等各输巨金重建,历时一年多告竣,易名涌金桥。翌年,全椒薛淮生、汪金门、杨稻楼三人同时于咸丰壬子科中举,其中薛淮生获乡试第一。

咸丰八年(1858年),涌金桥毁于兵火。光绪元年(1875年),县令吴修之捐俸百金,倡议重建,工程进行一半,因经费不足而停工,后遇春水陡涨,南岸桥圈为急流冲垮,导致前功尽弃。光绪十五年,县令朱寿祥、邑人王澍等利用赈灾银两和以工代赈重建涌金桥,“工求其固,石冀其坚”,自当年九月持续建设到翌年十一月底,工程竣工。有《重修涌金桥记》碑刻,光绪十七年鲁金銮撰,其子鲁光钊书丹。民国九年(1920年),增修桥面与桥栏。该桥全长49.3米,高8.4米、宽4.1米,石拱孔径为8.58米。

涌金桥与积玉桥相距500余米,东西对峙,被称为姐妹桥,“锁钥襄流,通衢南岸”。古时孔庙位于两桥之间,故积玉桥与涌金桥间的襄河亦有“泮池”之称。两桥即为全椒的“金水桥”。

涌金桥下的襄河,发源于县西北的石臼山之阴,一路蜿蜒逶迤,进入县城后,绕过县衙之背、学宫之前,每当潮来雨集,这里樯橹纵横,早在明代泰昌之前,即以“襄水环清”名列“全椒八景”之首。明隆庆进士、全椒人江以东诗云:“烟树千家丽,澄潭泻碧澜。桃浮春涨暖,桂隐月波寒。霁色漪凝练,晓风鹭振翰。会应神剑合,冲汉起双蟠。”襄河经过积玉桥,到涌金桥下开始向北转弯,两桥间北侧有奎光楼滨河而立,明清时期这一带风光旖旎,市井繁华,“长桥上下驾双虹,半锁花封半泮宫。几见轻舟穿碧过,桃花飞雨岸西东。”(明徐华《襄水环清》)

2012年12月,涌金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黄玉才《滁州古建筑的前世今生》黄山书社出版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