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黄绿青蓝紫,滁城变幻曾几何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博物馆便是灵魂的承载之所。
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世情、传奇往事,正因为收藏着前人智慧的积淀,每座城市、每座博物馆也焕发出不同的人文光彩。
人类栖居史超过两千年、得名一千四百年的滁州该是什么模样?
它可能是青青山水、蓊郁的碧绿。
千年前的北宋,欧阳公仰望苍苍之天,涉过浅浅溪水,摆山肴野蔌之席,怀携民同游之乐,在此挥毫泼墨,成就一篇流芳后世的《醉翁亭记》。此后,历代士人追随他的脚步纷至沓来,他们敬畏地瞻仰古老的遗迹,尽己所能修缮先贤的祠庙,也在琅琊山水间嬉笑悠游,放声吟咏,留下自己的笔迹。
时间长了,这些文字凝聚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群。
滁博撷取历代碑刻之珍品,让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人“齐聚一堂”,集成《数风流人物——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拓片展》为观众呈上。阅览拓片,字里行间,士大夫清朗的气度透纸而出:如松如柏,穆穆皇皇,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随着明太祖跃马定中州,奄有四海,滁州成为了新王朝的“开天首郡”,霎时间煊赫无比。这时的它繁荣严丽,是一束明亮的金色。
洪武二年(1369年),被赞为“规制之盛,实冠天下”的中都城在凤阳拔地而起,这座杰出的建筑动用了全国力量,一砖一瓦,都夸耀着大明如日方升的勃勃生气。城砖上刻画的工匠、监察官的姓名,如今被制成拓片,陈列在《遗珍——搜罗富凤阳明中都铭文砖拓片及当代部分书法名家砖文临摹题跋展》中,我们为观众拂尽时光的尘埃,再现中都城“黄金时代”的一角。
国家草创,百度伊始,也是洪武年间,一批来自江淮间的明军奉命南征,屯军为堡,在云贵高原安了家。
他们像涓涓细流汇入河湖,一头牢牢牵系着自己的来源。几个世纪以来,军堡屹立,故乡遗俗犹存,屯堡人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样本。2020年,表现贵州安顺屯堡后人的百张珍贵相片展《我从明朝来——主题摄影展》来到滁博,联通云贵高原与江淮故里,试遣桑梓之思,以传统蓝衣为滁城添上了一抹清新的湛蓝。
中国历史上战争频仍,洎及近代,时事凶险,九州大地沦丧,日月为之变色。在此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社会迫切呼唤着仁人志士出现,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当革命的烈火烧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这座江淮小城的四面山色。受到时代的感召,滁州儿女前赴后继,投身革命,皖东抗日根据地在这里创建,中原局会议在这里召开......《奋进皖东100年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览》历数百载革命史迹,走进展厅,当年烽火近在眼前,烈士的呐喊穿透硝烟振动耳膜,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漫步展厅,往日图卷徐徐展开。
回首黄尘,我们躬耕田亩挥洒汗水,我们离乡背井闯荡求生;
我们筑就了辉煌高台,受人敬仰,我们跌进了灾难深渊,遭人欺凌;
我们经历过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我们品尝过胜利果实、收获的香甜。
往事难追,来日方长。眼下,宏伟蓝图已经铺就,只等我们悉心经营,小心着色,绘成未来无限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