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览 > 最新展览
线上展览∣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特展(三)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5-20 16:12:04
【字体:

第一单元——园之史(三)

明清时期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是《红楼梦》中对明清时期苏州的描绘。这时的苏州经济繁荣,人文荟萃,造园之风盛行,造园技艺日臻完善,造园匠师不断涌现,造园论著相继问世。

当富商巨贾的财力,文人墨客的情趣和造园匠师的技艺完美融合时,就标志着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发展到顶峰。现存的苏州园林大多为该时期修建,如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等。

展览解读

留园雪景

苏州的雪轻易不见人,一出场必然倾国倾城!

和北方寒冷凛冽的风雪相比,江南的雪显得小清新,好像也沾染了江南女子的温柔。梨花带雨的朵瓣,婀娜摇曳的身姿,婉约动人。

苏州一年四季都有美景,但要找一个赏雪佳处,当首推留园。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其后多有荒废易主,以建筑艺术著称。

每到雪天,本就韵味十足的留园银装素裹,衬托着园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湖水,凭添了几份神秘的色彩,又是一种别样的园韵文心。

冬季雪天,在留园等你!
 

民国时期

清朝灭亡以后,苏州园林的命运也如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样,逐渐衰落。民国年间,仿古园林也有所建设,但是其规模和繁盛之状已大逊于前。随着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现代化的公园兴起,古典园林式微。

展览解读

柳毅井

1933年,东山人席启荪为纪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修建了启园。启园由庭院、花园和柳毅小院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柳毅井、康熙手植杨梅树和御码头被称为启园“三宝”。

柳毅井距太湖不足200米,是明正德五年(1510年)大学士王鏊题刻的石碑。井边贴墙而筑的半亭,也以“柳毅”命名,小巧玲珑,古意盎然,平淡中藏非凡、愚拙中藏奇妙。

为什么这样命名呢?因为这口井背后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唐仪凤年间,书生柳毅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在返家途中,经过泾阳,偶遇一位满脸泪痕的牧羊女。

上前询问才得知,牧羊女是洞庭龙女,嫁给泾阳君后遭到了家暴。柳毅受龙女嘱托,送信到君山。他找到了桔井,在井边桔树上敲击三下,守门的巡海神就带他面见龙君。

得知女儿受到虐待,龙君大怒,龙君的弟弟钱塘君化作百丈赤龙,前往泾阳,灭了泾阳君,接回了龙女。后几经曲折,龙女与柳毅成就了百年好合!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苏州古典园林得到了较好地保护和开发,逐渐从私人性质的享乐之所变成了公共性的博物馆,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

展品解读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拓片》

明正德五年(1510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旧址进行拓建,作为自己的私家花园,取名为“拙政园”。后经过多次扩建,成为了今天的拙政园。

“吴中四大子”之一的文徵明和王献臣私交甚好,一直参与拙政园的建设。明嘉靖十二年(1533),他依照拙政园中的景物绘成一幅经典画作——《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拓片》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是册页的形式,每幅约23厘米见方,每幅画一个景点,配一首诗,诗用正草隶篆书写,整本册页诗、书、画俱佳,号称“三绝”,既有明代文人画的意境,又有园林文化的趣味。

环秀山庄海棠亭模型

海棠亭始建于明末清初,在环秀山庄假山东侧外围。整座亭自上而下,宝顶、天花、枋、吴王靠、半墙、台阶等均以海棠花为基本构图,因此亭名“海棠亭”。

留园至乐亭模型

至乐亭位于留园西部土山北坡,平面圭角六边形,屋顶似庑殿顶形式,1953年后重建,是江南园林中少见之例。

盛世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取自王羲之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的典故。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