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滁博 线上展览|“数风流人物——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第一期
第一单元 唐宋华彩
琅琊山可考证的最早信史始于唐代。唐大历六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法琛和尚共建琅琊寺。“画圣”吴道子绘《观自在菩萨像碑》以及李幼卿、皇甫曾、卢宏宣、钱可复等人的五处摩崖石刻,是安徽省境内不可多得的唐代石刻作品。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代周建宋,琅琊山摩崖石刻迎来了发展高峰。留在琅琊山中的宋代石刻作品多表现的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山水诗意生活的向往。宋代石刻字体隶书占四分之一,宋隶石刻不像唐隶那样严谨规整,而是呈现出风格多样,各不相同的特点,似楷隶之端庄,有篆笔之遗韵,行笔挺秀刚劲有飘逸之势。
展品热搜
1、吴道子绘《观自在菩萨像碑刻》拓片
“观自在菩萨”画像碑最早起源于唐代,现存于琅琊寺大雄宝殿后壁。史传为唐吴道子所作,后刻石立碑。碑端有阴刻楷书“观自在菩萨”五字,碑面观音高90厘米,足下有祥云相托,人物双手交于腹前,神态生动安详,笔迹洗练劲爽,画面明净利落有飘逸之势,尽显“吴带当风”的独到之韵。
音频:
延伸阅读:
“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chún)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亦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