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览 > 藏品鉴赏
《云观滁博》之青白传奇(上)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沈韬
发布时间:2020-05-27 09:33:44
【字体:

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件宋代青白瓷青白釉划花花卉梅瓶。它保存的十分完整,口径5.2厘米,底径8厘米,腹围48.8厘米,高27厘米,瓶身上有梅花纹饰。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

 

(宋代青白瓷青白釉划花花卉梅瓶)

一、“它”出身名门

景德镇是青白瓷工艺的诞生地,制瓷历史悠久。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二、“它”颜值很高

(一)如天之色,类玉之质

相传,景德镇的匠人最初本想仿烧定窑白瓷,却意外地烧制出这种非青非白的瓷器,不料,它的出现一举打破了隋唐以来“南青北白”的格局,以“清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立于名窑辈出的北宋瓷坛。景德镇的青白瓷得到了士大夫乃至君王们的垂青,成为了北宋皇室指定的贡品,被称为“饶玉”。

青白瓷的釉色之美就在于它似青似白,却又非青非白,而是青藏于白,或在花纹凹凸起伏之处,或在方圆转折之间,釉色宛如翠绿的湖水,被晕染在白绢之上,也如沁入白玉中的青绿,隐隐泛出,非玉而胜于玉,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所以“青白”就是一种东方式的玄妙之色,为此,无数文人骚客赋予它各种美好的名:影青、隐青、映青等。它是如影随形的青、若隐若现的青,也青白互映的青,每个名字都雅得那么恰如其分。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菊瓣盒)(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

有人说,“青白”宛如一位谦谦君子,纯粹、明朗、雅静。中国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赋予玉高洁、端庄、沉静的品格。至宋时,君主用瓷也需具有君子的气质、良玉的美感。景德镇青白瓷正好具有如玉一般的釉色,光洁、晶莹、温润。不管从何种角度观赏,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始终是那般端庄,不争不显,诠释着士大夫心中那份淡然。也有人说,“青白”也处处彰显着释家的禅意。它深谙道至简的美学法则,与释家的“空灵”如出一辙。青白之色介于青与白之间,又非青非白,大有“无相”之意,恰似书画中那淡淡晕出的青绿与大面积留白,没有过多的繁丽点缀,是一种对质朴的心灵皈依。

(二)尽显婉约的饰与形

宋代青白瓷吸收了北方耀州窑、定窑的刻画花工艺,结合青白釉的釉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刀泥”刻画技法,与耀州窑瓷器那种强烈的明暗相比,“半刀泥”刻画出来的花纹总是那么含蓄、内敛,给人一种淡然如菊的气质。宋代南渡之后,景德镇的青白瓷烧制采用与定窑相同的覆烧和印花工艺。据清代《南窑笔记》记载:“旧有湘湖、莹田、湖田等窑,由五代自宋、元、明出映花素瓷,其边口无釉者为是,盖覆口而烧也。”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器形十分丰富。匠人在造型的拿捏上也充满着巧思 :柱状的器形往往被塑造成瓜棱形,以线条的弧度分割体面 ;溜肩的梅瓶宛如亭亭玉立的美人;圆形的盘口也会被设计成瓣口、葵口,即便是瓷塑,也务求古朴典雅的造型……从刻画到器形,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就这般,既俗亦雅,诠释着它的宋式婉约。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