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发挥博物馆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促进城市间交流沟通的重要作用,滁州市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江东风采——含山博物馆馆藏水墨写生作品展》,此次展览共分为十五期,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第三期《运漕古镇》。
运漕古镇
黄明耀《运漕古镇》
黄明耀《运漕老街》
黄明耀,1948年生,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曾就读和进修于北京画院、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及全国多地和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画展及艺术交流,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均作过报道。现为清美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促进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协会会员,马鞍山市美术协会终身顾问,江东风采写生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徐利华《运漕古韵》
徐利华,1955年生,安徽省阜阳人,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马鞍山水墨写生研究院副院长兼副秘书长,马鞍山市书画协会理事,他的作品在全国近十家报刊及画册出版发行。
运漕古镇位于裕溪河畔,距离含山县城40公里,自然条件优越,东进长江,西通巢湖。裕溪河、牛屯河将其环抱,扼巢湖出江咽喉,是合肥、六安、无为、庐江、巢湖等地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出江的必经之地。从东晋建镇以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明朝建立后,运漕镇被设为盐引岸而逐渐繁荣起来。到了清代,由于商贸发达,交通便利,运漕镇成为芜湖、无锡两大米市的重要粮源集散地,是当时江北八大重镇之一,号称“小芜湖”。清代光绪年间编纂的《直隶和洲志》称运漕“居民稠密、商贾云集、为江北首镇。”镇内名胜古迹较多,有万年台、东岳庙、三台阁、正觉寺、圆通庵、巢国公墓、李鸿章当铺等。
延伸阅读:
相传,大禹治水“凿东关石梁为渡漕”时,今天运漕镇这个位置就有了一片自然的河流,当时只不过是一片汪洋中的土墩,几经河沙淤积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洲。因此,运漕古镇曾有“蓼花洲”、“中闸”、“漕川”的古称。
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