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博物馆线上“做青团 承传统”活动圆满结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诗犹在耳边,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来了。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丰富广大市民的宅家生活,3月28日,滁州市博物馆特推出“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做青团 承传统”线上活动,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每到清明节前后就会刮起一阵“青团风”,话说青团可是清明节的宠儿,取艾草的汁液与糯米粉混合,以红豆沙为馅,制作成一道春天独有的美味。色如碧玉,清香袭人,咬上一口,香糯绵软,艾草的清香尽情在唇齿间游弋。
为什么要在清明做青团呢?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这样的说法了。《周礼》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清明时吃青团的寓意是为了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
本次活动在抖音进行直播,现场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制作并同步讲解,观看直播的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互动,在直播间热闹地讨论着青团的制作流程,遥想着青团的美妙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