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以黄明耀、谢正华为代表的一群画家,自发聚集在一起,怀着对自己家乡的厚爱,历经五年时间,走遍马鞍山市三区三县,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家乡的山山水水,描绘火热的生活。在一幅幅水墨画中,观众们能感受到含山文化的悠久厚重,领略到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秀美;读懂运漕千年古镇的沧桑,看到褒禅山群峰的俊逸;听闻伍子胥过昭关的传奇……驻足品味,可领略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置身其间,可感受文明的灿烂光华。
作品寄情于画,用心用情来表达含山这片土地的秀美与多姿,追溯于这片土地的光彩与文明,探寻于这片土地的内涵与精神。捕捉光景之美,表现自然之趣,展现非常之观。此次展出的27幅画作是他们创作的数百幅写生作品中的精品,是打动人心,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作为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城市交往的窗口,滁州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推动馆际之间的文化资源共享,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黄明耀《古昭关》
谢正华《李鸿章当铺》
但基于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本次展览采用线上的方式在滁州市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分15期推送,展览从4月2号开始,到4月30号结束。透过一幅幅画作,观众们不仅可领略到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和人文历史的灿烂光华,更能感受到含山人积极向上、勇攀高峰、不畏艰难的精神。我们要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发扬这样的精神,坚持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筑牢疫情防控网,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待疫情结束,大家一定要去看看画家笔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黄明耀《游褒禅山》
延伸阅读
江东是一个中国古代地理概念,是指长江以东地区,也叫江左。长江在九江至南京之间一段为西南——东北流向,于是古人便将今天江苏苏中、苏南、安徽皖中、皖南以及上海市、浙江省以及江西省的一部分部称为“江东”。魏晋之际,江东开始逐渐发展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文化鼎盛的地区,含山县正位于这个区域内。
含山自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置县,距今已有1390多年的历史,因“群山列峙,势若吞含”而得名。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流连于褒禅山,漫游于华阳洞,写就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发出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感慨。
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褒禅山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因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代人郑和所建,后屡有修建。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毁坏。
昭关风景区位于含山县,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昭关两峰对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古昭关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古战场,更主要的是这里曾演绎了一场流传千年的“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人们被他为父兄报仇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故在昭关设祠(伍相祠)以示纪念。据《含山县志》记载,伍相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和州州守郭继芳重修,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扩建。伍相祠为明三暗五的砖瓦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气势不凡,遗憾的是古迹毁于战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