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游琅琊山题刻拓片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春,辛弃疾以右宣教郎出知滁州,时年三十二岁。乾道癸巳年(公元1173年)冬,辛弃疾与僚属于大雪后游琅琊山,并亲书摩崖石刻以记之。其书法逸趣自然,有东魏元象元年所刻“僧愍造象”的风姿,字虽不多,但昂然之气扑人眉宇。且因其为政风发激昂之节,英风凛冽之概,烘托其摩崖之作光彩照人,更为名山增辉。
由于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辛弃疾刚到滁州之时,“周视郛郭,荡然成墟,其民编茅籍苇,侨寄于瓦砾之场,庐宿不修,行者露盖,市无鸡豚,晨夕之须无得”。为了恢复生产,安定民生,辛弃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他招抚四方百姓,将官府的库银贷给他们,给流离失所者土地、农具、耕畜、粮种,鼓励安家落户,恢复生产;他上书朝廷,请求免去历年所欠朝廷的赋税;他制定政策,宣布凡过往滁州的商贾只收取过去税收的十分之三;他组织百姓砍伐木材,烧制砖瓦,恢复重建了市区的商店旅社,并在滁城“招福坊”建造了一座最大的商铺取名“繁雄馆”,“商贾们先是怀疑,继尔相信,纷纷涌进滁州,这里很快成为两淮地区商品的集散地。为了安抚民心,让滁人有一个登楼远眺、共享升平的地方,辛弃疾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在繁雄馆上加层建造了当时滁州的第一高楼——“奠枕楼”,以示与民同乐。
在滁期间,辛弃疾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词:《感皇恩.滁州寿范悴》二首、《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停》、《西江月.为范南伯寿》、《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尤以《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最为出色,滁州奠枕楼亦由此名扬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