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云看”滁史——用心讲好滁州历史小故事(五)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2-05 10:33:02
【字体:


欧阳修与醉翁亭、丰乐亭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谪任滁州知州,结识了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了每个中国人都能吟诵的名句。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醉翁亭为全木卯榫结构,面阔7米,进深7米16根立柱支撑亭顶,亭顶为歇山式,檐柱和内柱之间为内回廊,四周设“美人靠”,南门题额“醉翁亭”三字是辑录苏轼书《醉翁亭记》字体,亭东有篆书“醉翁亭”的摩崖石刻。醉翁亭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1981年,醉翁亭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享誉中外的醉翁亭,欧阳修在滁期间还主持修建了另一座名亭—丰乐亭。丰乐亭,位于滁州市琅琊区丰山街道办事处水库南路西侧1公里处的丰山北麓,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始建。据《丰乐亭记》载,是年夏欧阳修饮茶,觉水味甘甜,异于往日。因问待从,知水取于幽谷一泉。欧阳修亲至泉旁察看,“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嗡然而仰出。”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由于这年滁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欧阳修将此亭命名为“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丰乐亭为16立柱挑檐翘角的四方亭,檐柱和内柱之间为回廊,面阔、进深为6.5米。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1986年,丰乐亭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