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云看”滁史——用心讲好滁州历史小故事(四)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2-04 10:19:20
【字体:


王阳明在滁州讲学

王守仁(公元1472—1529 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是我国明代最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开创者。阳明先生学问精深,生平经历跌宕起伏,兼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特点,被后世尊为完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 年)十二月,王守仁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太仆寺主管南直隶马政,衙署设在与南京一江之隔的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阳明先生督马政之余在琅琊山下聚众讲学,培养了一批心学弟子,开启了王门游学之端。《阳明先生年谱》记载:“滁州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辟官闲,日与门人游遨琅琊、瀼泉间,月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诸生随地请正,故从游之众自滁始。”王守仁在滁州时,常在山中为弟子讲学。滁州诗《山中示诸生五首》其二云:“滁流亦沂水,童冠得几人?莫负咏归兴,溪山正暮春。”沂水典出《论语》,孔子问弟子志趣,曾点说自己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志向简单朴实,充满生活情趣,颇受孔子赞赏。王守仁将滁水比作沂水,追慕前贤的理想表露无遗。

滁州讲学,他带众多学子静坐入道的画面丰富了唯美的滁州美卷。在天理私欲之外,他还让学生们明白了一个观点:空想是无用的,凡事还要在事上磨。王阳明要学生静坐,从静坐入道,体悟动静,这是他在滁州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阳明心学中很重要的一课,但他却不要学生执着于此。滁州岁月,山巍巍,水潺潺。怡养山水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王阳明让学生们意识到自身渺小,也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天地之大,大可作为”。

在滁州,王阳明经历过满是花香的清夜,还曾因大雪而闭门坐了十日,天机、人心,师生悟得明白清澈。春色之时,他送走了学徒;凉秋之时,他送走了学友;岁寒之时,他又送走了北行的弟弟王守中。最后,又轮到他自己要离开了。诸多不舍,王阳明离开滁州,离开了酿泉,离开了醉翁亭、离开了琅琊山,他的弟子们相随相送,一直到了乌衣镇,有几个人甚至一直送到了江浦县。望着这群不为功名只为学的弟子学友们,王阳明已经能够感觉到:这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万幸,这就是王门心学的万幸。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