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云观滁博之广惠桥
来源:滁州古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09-09 16:06:45
【字体:

在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既便利了交通,也装点了山河,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滁州广惠桥,古名宏济桥,赤阑桥,俗称西桥,在今滁州市区四牌楼街和古楼街交接处,自西向东跨西涧之水。相传此桥初建于东晋,真正有志记载始建于唐代永徽年间(650—655)。岁久而圯。明正德十六年(1521),江西农民起义,官军前往弹压,道经广惠桥,州守见情况紧急,以木架桥供官兵通过。历时三十年,木朽益甚。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豫章人熊琦来领州事,进士胡松及乡宿朱勋等与之议,共谋捐建;州守熊琦迁刑部员外郎,鄞县人张子韬来权州事,继续捐建,修石桥成功。胡松曾作《新建广惠桥记》勒于碑,此碑后坠入水中。

桥为三孔石桥,中孔跨径8米,两边孔跨径6.3米。大石条底座,各孔以弧形大石为拱。桥长33米,两端宽9.8米,顶宽3米。每孔圆拱顶端两面各有形象各异的兽首浮雕一个,气势生动。广惠桥至今保存完好,基本是明代风貌。

和琅琊山、醉翁亭一样,对于滁城人来说,广惠桥也是滁州难得的地标建筑。古桥虽旧,但在市民心中,它仍不失昂然伟岸,凝结着一代代滁城人的记忆。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古桥也难逃冷落与凋敝的命运。2016年,作为内城河改造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滁城广惠桥文保桥梁加固修缮工程全面启动。桥梁修缮加固前,他们对桥面每一块可以使用的古砖都编了号,在施工过程中全部留在了桥面上,桥面原来的青砖保存率达60%。石板之间勾缝的水泥,用的也是省文保专家推荐的近年来普遍用于文物保护建筑中的材料,桥两侧各增加了一段古色古香的雁翅墙。在加固过程中,他们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现状、最低程度干预等原则,最大程度实现“修旧如旧”,对石结构存在的损伤进行全面加固,对毁损较严重的部分进行重点修复,消除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广惠桥的修缮基本就是按照原样做的,石栏杆的样式和花纹都是按照以前旧的石块复制的,同时也对桥拱两侧的兽雕进行了修复,桥头两侧连接处新加了如意石。原来的水泥护栏已更换为复古护栏,突显古韵气质。

每逢夏季傍晚时分,滁州市民会经常流连于此。抚摸着这光滑如镜的青石,冰凉的肌肤让人感觉岁月的不易,行人的脚步也未能惊动它的清梦,老桥还是活在当初的梦中,从未醒来。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