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滁博讲解员,闪亮小主播】——第二期(6)革命英烈赵连轩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滁州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07-22 09:18:13
【字体: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滁州市博物馆、滁州市文旅局关工委联合开展了【滁博讲解员,闪亮小主播】第二期——“党史故事我来讲”,诚邀滁州市实验小学学生,线上讲述红色故事,学习优秀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用优良事迹滋养童心,用童声传播红色文化!

滁州博物馆小主播万鑫

为大家讲述红色故事

革命英烈赵连轩

赵连轩(1907~1932),凤阳县临淮关南赵村人,出生于工人家庭。1918年,12岁时为生活所迫到临淮关火柴厂当童工。1927年3月火柴厂工会成立,赵连轩多次参加争取人身自由改善劳动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罢工斗争并成为工会中的积极分子。第二年4月,中共凤阳县特支派朱辛孟到临淮关平民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并在临淮关火柴公司办起工人夜校。赵连轩进入夜校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接受了革命教育。同年9月,中共凤阳县临委发动工人大罢工,赵连轩带头与资本家开展面对面斗争。

1929年4月,火柴公司工人们发现向资本家密报公司工会活动情况的陈永明,将其揪出痛打,资本家勾结临淮警察局逮捕了包括共产党员顾军在内的4名工人。工会和公司党支部多次交涉,警方不放人,赵连轩便带领工人打跑了警察局长,强行放了人,因此被资本家开除。事后赵连轩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连轩离开火柴公司后,与妻刘英在临淮菜市街开杂货店维持生计,同时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赵连轩任中共凤阳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此间,他在临淮关建立南岗党支部,并经常到板桥、门台子、红心、皇墩庙(今属五河县)等地宣传马列主义。同年秋,为配合皖西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中共长淮特委成立军委,并在赵连轩杂货店内设红军联络站,作为打入敌军内部同志和红军秘密联系的接头处,由他任站长。赵连轩根据党的指示,多次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他曾帮助遇险同志甩掉敌人的跟踪,配合派到敌军内部的同志把革命标语、传单投到敌军旅长办公室,致使敌军惶恐不安。

1932年4月,赵连轩任中共凤阳县委书记。此时,党组织的活动处于十分艰难的阶段。当得知驻临准的国民党骑兵第十一旅前往皖西“围剿”红军,他带领地下党员和群众连夜砍断临淮关通往五河县城约1.5公里路长的电线杆,切断了敌军的通讯联络,又将津浦铁路霸王城段的铆钉拔掉致使国民党军车脱轨翻车。同时组织人员沿临淮关至定远的公路插红旗、散传单,造成红军路过此地的假象,以动摇敌人军心。同年8月,由于中共长淮特委军委书记刘平(化名刘小平)叛变,赵连轩和与妻刘英被捕,被押往南京,关进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拘留所。在狱中,赵连轩痛骂前来劝降的叛徒,经受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他常对狱中战友们说:“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11月25日,赵连轩夫妇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当时赵连轩年仅25岁,是滁州市境内牺牲最早的一名县委书记。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