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位于安徽省东部,素称"金陵锁钥"、"江淮保障",古往今来就是一处充满故事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厚重的历史人文。融历史与自然为一体的滁州市博物馆坐落于城南新区,兼具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皖东地区最大综合性博物馆。
传承文化,延续城市历史血脉
一是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结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灵魂。博物馆是继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承担着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任。滁州市坚持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力求建设一座时代烙印明显、历史文化深厚的现代化城市。市委市政府投巨资打造出滁州市博物馆,201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滁州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示着滁州的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让滁州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给世人呈现出一个山川秀丽、人文厚重的魅力滁州。
(滁州市博物馆)
二是地域特色与展览展陈结合。滁州市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得天独厚。滁州市博物馆设置了《襟江带淮名山秀水—滁州自然风物陈列》和《风云江淮诗咏琅琊—滁州历史文化陈列》。自然风物陈列以展示滁州自然风貌为主,分为岩溶地貌、古老的火山、丹霞胜境、湿地天堂、草场与牧区、走进森林、地下宝藏和古生物遗迹七个版块。走进这里,你能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变幻莫测,风雨雷电的鬼斧神工,能聆听到河流和微风的歌唱,能解读出草木和鸟兽的对话,能感悟到大自然的恩惠和生命的壮美!历史文化陈列分为源起淮水、涂中初兴、气越淮扬、开天首郡、近世风云五个版块。走进这里,侯家寨遗址七千年的文明史诗唱响华夏文明的传承乐章,醉翁亭记的千年绝响,在中华文化史册中浓墨重彩,留下不可泯灭的鲜明印记。北宋开国帝王赵匡胤勇破清流关的赫赫战功,“开天首郡”的明中都古城,大包干带头人的“红手印”,更成为深植滁州文化血脉深处的精神烙印,激荡起历史的回响,抒发着传承不息的家国情怀。
(自然展厅序厅)
(历史展厅序厅)
变革创新,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一是景区化建设,推动博物馆市场化发展。2019年,滁州市博物馆积极创建3A景区,和周边的科技馆、美术馆、名人馆、规划馆形成一体,对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等进行了规划改建扩建,统一了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功能不断增强。滁州市博物馆被评为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第四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安徽省“十家最美博物馆”、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拍摄专题片,刊登在人民日报、文旅部的“中国文旅”、凤凰网安徽、学习强国等平台,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知名度。
(博物馆获得荣誉)
二是博旅融合,催动文化消费新趋势。2019年文旅融合以来,赋予了博物馆传承传播历史文化、艺术观赏、教育、旅游等多重功能,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双重阵地,从线上到线下,诞生了“博物馆热”。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功能,创建“博乐园”社教活动、开课程、学手工、拍视频、发抖音、做VR、DIY,让文物“动”起来,推出了“云观滁博”线上文物系列展览,介绍馆藏文物的历史背景、造型工艺、材质用途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中秋奇妙夜”场馆夜间向游客开放,志愿者为游客介绍活动内容)
(抗疫医护人员子女专场-非遗剪纸宣教活动)
开馆以来先后举办《家山如画--“新安画派”精典回顾展》、《岸芷汀兰—台北故宫经典书画复本展》、《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全国民间剪纸艺术展》、《汪刃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普洱茶马文华风情展》、《我来自明朝》主题摄影图片展等临时展览,这些展览涉及到剪纸、拓片、碑刻、民俗、绘画等传统文化类型,吸引很多观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欣赏传统文化之美,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增加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滁州博物馆与滁州当地中小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举办与青少年相关的主题展览活动,例如《以纸抵心——水木2020年暑期儿童创意作品展》、《一个特别的中秋——艺旸专题绘画展》、《迎国庆、颂中华青少年优秀书画作品展》、《喜迎新春 美哉琅琊——琅琊区中小学师生美术作品汇展》等,为广大师生提供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吸引了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喜欢博物馆,拓展了“教育”的范畴和空间,让博物馆逐渐成为了全新的课外教育平台。
(喜迎新春 美哉琅琊—琅琊区中小学师生美术作品汇报展)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是当代社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滁州市博物馆在社会进程中、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自身功能,通过展览展示、旅游观赏、免费开放、主动服务,已经成为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构筑起一座来自几千年历史沉淀,却始终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