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云观滁博》之元青花梅纹长颈瓶篇(中)---变形莲瓣纹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沈韬
发布时间:2020-03-31 09:24:30
【字体:

当你慢慢走近,去观看这组梅纹长颈瓶的时候,会发现这组文物是可以分离的。上面瓶子的腹部饰黑色缠枝梅花,下面的小罐腹部对称分布四窗形镂空,饰变体莲瓣纹。

 

(变体莲瓣纹)

 

(缠枝梅纹)

缠枝纹和变体莲瓣纹是两种瓷器上常见的纹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在瓷器上作画的传统,或者说山水景色,或者是花鸟鱼虫,或者是历史典故,每一个画在瓷器上的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那么这供器上的缠枝梅纹和变形莲瓣纹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又是怎么样发展而来的呢?在这一期中,我为大家介绍变体莲瓣纹。

变体莲瓣纹

在元代瓷器中常出现变形莲瓣纹,主要装饰于罐、瓶、盘、 碗的器物边缘或转折连接处,许多专家认为此纹样是对伊斯兰教莲花拱门的模仿,这个观点一度非常流行,但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 计学院的刘珂艳认为这样的提法有待商榷,她通过分析提出自己对此纹样的认识。目前被家确定为元代青花瓷器中,在罐、盘、碗 的边缘或转折连接处常装饰变形莲瓣纹。纹样造型为莲瓣,瓣瓣相连。瓣尖根据器物装饰部位不同,朝上或朝下排列,俯视正好形成仰瓣莲花或俯瓣莲花。在莲瓣内常有装饰纹样填充。所填充装饰纹样并不是伊斯 兰教常见的文字或卷曲植物造型。而是佛教、藏传佛教中的装饰题材。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变形莲瓣纹造型有以下特征:装饰器型主要有青花梅瓶、带盖无盖罐、葫芦瓶、青花碗、青花盘等。装饰部位主要出现在沿口、底边或器形连接的转折处。纹样特征:花瓣瓣瓣并联,瓣肩宽于瓣蒂成喇叭状,随器型的收口或收底造型而组成仰瓣莲或覆瓣莲花。瓣肩部平衡,中心略略尖出收口。双钩线造型,外圈线粗内圈线细。内圈线细节变化较多,在中心收口处常转向瓣内收口,或者 由两个相向三瓣叶组成。纹样最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填充装饰的图案, 归纳分为两种组合形式。一种器物上变形莲瓣纹内常装饰:如意云头纹、忍冬纹、石榴纹、莲花纹、折枝牡丹纹 、火焰珠。这些纹样在莲瓣中没有造型或组合变化,仅同一题材重复排列。另一 种变形莲瓣纹内的装饰变化主要体现在杂宝纹上,常装饰于大花盘中心、罐、 瓶的肩部。

例如在土耳其托普卡帕宫藏的多个折沿花口大盘很有特色,盘内有繁密多层装饰带。其中一个大盘中心分18个莲瓣,用火焰珠分隔,其他莲瓣内装饰有“轮盘、方胜 、海螺、如意花头、书卷、铜钱、犀角、宝伞、华盖 。”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馆藏元代青花折沿口大盘)

馆内所藏的另一个花口满莲纹大碗,内分26个莲瓣,同样以火焰珠分隔。其他瓣内装饰有:海螺、珊瑚、方胜、卷花,此五种题材重复组合排列,并且除用火焰珠分隔外 ,排列组合上没有其他规律可循。分隔的花瓣为偶数,这多半是因为直到如今聪明的画工在绘画时常先将圆口对半分,经多次对半分后,再绘细节图案,这样在立体器物上绘画较好掌握。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馆藏元代青花花口满莲纹大碗)

日本多掬粹巧艺馆藏多棱葫芦瓶,莲瓣内装饰了盘结、火焰珠、 双鱼等。在国内安徽蚌埠出土的缠枝牡丹兽耳盖罐、九江出土的塔式盖罐等实物上都装饰带有杂宝的变形莲瓣纹。

 

(蚌埠博物馆馆藏缠枝牡丹兽耳盖罐)

 

(九江出土的塔式盖罐)

元代杂宝不仅出现于瓷器上,在同样作为货币交流的丝绸上也有较多出现。杂宝主要有双钱、珊瑚、火焰珠、菊花、轮盘、犀角、玉板、方胜、海螺、双鸟衔缓带、盘结、如意灵芝纹、十字柞等。这些杂宝排列时常用火焰珠或犀角为间隔。之所以称为杂宝是因为这些宝并没有如佛教中的八宝、七宝或道教中的暗八仙等,在数量和搭配上有固定的组合。既有佛教七宝中的珊瑚、火焰珠,又有八宝中的祥云、 方胜、 犀角、灵芝等。十字柞又属于藏传佛教中常见的装饰题材,使得变形莲瓣纹更多体现出来自佛教的影响。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