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云观滁博》之汉铜甗篇(下)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沈韬
发布时间:2020-03-26 08:23:26
【字体:

铜甗与汉代贵族宴饮文化

饮宴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聚会方式, 也是社会风气的体现。汉代人的宴饮, 在周朝的基础上, 经过春秋战国的礼教衰落, 在沉雄勃发的汉朝发展出复礼固权、非礼不行的终宴礼乐, 饮宴之风随物质而兴盛、因礼教而盛行。

 (一) 以酒成礼:百礼之会, 非酒不行

汉代以前, 酒主要用于祭祀和贵族挥霍。汉代经济繁盛, 大国风貌展现, 统治者对酒业禁少弛多, 随着酿酒术的改进和酿酒业的迅猛发展, 酒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迎来送往、节日庆祝等各种交往中均有用酒, 不仅成为礼仪之规, 还日益成为生活调剂。

 

(汉代贵族宴饮图)

(二) 极宴尽欢:浓烈的宴饮助兴之风

先秦时期的周礼, 讲究的是《诗经》中那种欢愉有度、仪态从容的宴饮, 而汉代的宴饮,一改之前的谦和之仪,多展现张扬的极宴尽欢的游乐状态。为了助兴,席间经常伴有乐舞、杂技、百戏、赋诗等娱乐活动。 

汉中期,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密切,西域各国的杂技艺术传入中原, 并在饮宴款待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震慑及娱乐作用百戏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音乐技艺的总称。汉代杂技包括杂技、马戏、车系和幻术等,常和乐伎、舞姬、俳优等混为一体,进行宏大的百戏演出。汉武帝时期, “大角抵, 出奇戏诸怪物, 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机,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抵奇戏岁增变甚盛,其益兴自此始”。汉画像石中,民间杂技表演形象较多,四川成都杨子山汉墓画像石砖宴乐百戏图, 河南南阳汉墓画像石宴乐图等出土有舞乐百戏俑群、倒立杂技俑等,其起舞、奏乐、倒立等动作简洁、生动、纯朴, 充满活力,展现了汉朝的大气磅礴态势。

汉代王公贵族在宴饮活动中常以乐舞助兴,乐舞起到重要的愉悦作用。汉朝的文人雅士借酒宴咏志或抒发情感,如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邹阳的《酒赋》、扬雄的《蜀都赋》、张衡的《南都赋》、马融的《长笛赋》、班固的《两都赋》等, 处处有饮宴身影。

 

(三) 堂室有别的方位尊卑

凡正式饮宴,与宴者就座的席次都显现出主宾关系、爵秩高下, 反映出彼此的地位尊卑、人际关系、时势变化等信息。清代学者凌廷堪通过对大量古代典籍的分析研究, 在其着作《礼经释例》中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观点。饮宴中,一般根据建筑的堂室结构来决定东向尊还是南向尊。古代贵族活动场所的建筑一般都是堂屋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登堂入室既有此来。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因而室内坐西向东空间宽敞为最尊;此后依次是坐北向南、坐南面北,最卑为坐东面西,即所谓室内“东向为尊”。

“鸿门宴”就明示了室内的座次尊卑,“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范增) 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宾客沛公只能在第三位置就坐, 由此可见项王的傲慢。普通百姓的饮食起居更为简单,都在室内进行,因而“东向为尊”在酒席中应用最为广泛。

 

(鸿门宴中的座位排列图)

  千年已逝,蒸锅代替了铜甗,贵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追求,对于宴饮的喜爱,对于礼仪规范的看重,并没有改变。它跟着时间河流,顺流而下,流入日常生活中,流入我们的血脉里。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