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云观滁博》之汉铜甗篇(上)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沈韬
发布时间:2020-03-25 09:26:40
【字体:

甗 (yǎn),蒸食器,功能相当于现代的蒸锅。滁州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汉铜甗为1996 年6月17日滁州琅琊区文物管理所移交而来。因年代较远加之受当时文物管理保护工作条件所限,汉铜甗的发掘过程已无法精细考证。

“甗”的高颜值

当这件巧夺天工的炊器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会让人由衷地感叹。细察这件汉铜甗,它高 48.5 厘米,腹围 84.8 厘米,重 6680 克。由釜、甑、盆套合组成。

    

铜甗上为弧腹平顶盆,腹部有弦纹,两侧有一对铺首衔环。中层为甑,圈足紧扣下层釜的口沿,底部有长条形箅隔,用于放置食物,箅上有一凸形沿,用于截留蒸发的液体,并留有一孔通往体外短流。下层为釜,内置水,上腹有一对铺首衔环,肩部有一马蹄形凸槽,槽中有一孔,正对甑部的短流,用于回收甑部流出的液体,如此循环利用,颇有些绿色节能环保的意味。

甗的发展历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使用陶甗来蒸煮食物,那时甗的造型分为合体式和分体式两种。到了商代,人们移植陶甗的造型,铸造出青铜甗。这时甗的造型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分体式和合体式,还出现了三联体式,看上去像是放在一条长案上的三口大蒸锅。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三联体青铜甗)

西周时期甗皆为侈口,类型单一且数量急剧减少,与之搭配的器物组合为扁、敲、罐、豆、盘等,这一时期甗逐渐退出生活用具范畴,反映出炊煮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甗逐渐超脱其实用功能发展称为一种“礼器”,即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是铜甗或仿铜陶甗,在墓葬中多与其它器物形成固定搭配的组合。如咸阳任家咀秦墓战国早期墓葬多是鼎、簋、壶、甗组合,凤翔八旗屯秦墓、高庄秦墓中的战国早、中期墓葬多是鼎、簋、豆、壶、盘、匜、甗组合。

到了汉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像滁州博物馆馆藏的这件使用青铜原料、工艺精湛、设计构思巧妙的大型甗只在贵族墓葬中发现过,例如河北满城汉墓中就出土过一件汉代鎏金铜甗。墓主人刘胜是汉武帝的兄弟,被封为中山王。他一生不热衷于政治,而追求养生、娱乐,尤其喜爱美食美酒。铜甗一定经常出现在他举办的贵族宴会中。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件汉铜甗的主人也是一位热衷于追求美食、喜爱宴饮的汉代贵族。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铜甗)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