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滁博的那些历史人物】专题科普小课堂—欧阳修(下)
来源:滁州市博物馆作者:胡菲菲
发布时间:2020-03-16 10:22:10
【字体:

各位市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滁博的那些历史人物”专题科普小课堂。本期节目将要继续为你介绍欧阳修与滁州的那些事儿。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又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可以看出来,欧阳修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


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来滁州探幽访胜。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和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1988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150余首,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作于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这年他已64岁,离开滁州22年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诗一开头便写道:“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始终把自己和滁州联系在一起。
  而如今,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名字仍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的响亮名声,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醉翁亭大门原有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联中的“翁”即指欧阳修。当时制作这个大门及其对联的时间,是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离欧阳修知滁已经800多年,人们没有忘记他。至今日则已900多年,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今后也永远不会忘记他。1998年新编《滁州市志》(原县级市)的《人物传》中,所列第一人便是欧阳修,俨然把他当作了滁州人。而今天的人们,追随着欧阳修那清丽飘逸的文字,走进婀娜多姿的滁州山水,静坐于醉翁亭中,徘徊在丰乐亭畔,听泉声鸟鸣,看红树青山,依然可以感受到崇尚文治的北宋的风情万种;穿过漫漫的历史年轮,和欧阳修神交,去感悟他的英雄梦和寂寞愁,去体会滁州山水赋予他的生命意志和浪漫情韵。

 

各位朋友们,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下期我们将为您继续讲述滁州文木老人——吴敬梓。

 

 

 

 



版权所有: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0550—3038962
技术支持:滁州中天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1